自动化成了工资增长路上的“拦路虎”
据CNBC报道,经济不断增长且失业率不断下降但工资增长却很缓慢的全球现状,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一位经济学教授声称,他或许可以就这一现象作出解释。
伦敦经济学院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认为,答案就是“自动化”。他解释说,这种技术已经帮助某些行业的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以及拥有了更高的收入。但是,这种技术并没有对低端工人产生同样的影响,后者的工资增幅很小。当地时间9日,在接受CNBC采访时,他表示,收入差距的扩大部分归因于国家层面上的工资增长缓慢。
在上海举行的瑞银大中华区会议上,这位在2010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权威人士说:“举个例子,你看到成功的企业家变得富有,同时计算机化和机器人技术几乎没给较低端的工人(比如说门卫和清洁工)带来什么帮助。”他补充称,“因此,在较低端工作岗位上,工人们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获得加薪。”
美联储和日本央行等主要央行的目标是实现2%的通胀率目标,但这个目标似乎难以实现。原因很简单,工资增长赶不上经济的强劲增长和就业市场的改善。
皮萨里德斯声称,他一直认为央行官员应该重新考虑自己设定的通胀目标,并设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目标。然而,现实情况是,央行的银行家们在抑制工资不平等方面几乎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皮萨里德斯说,政府应该支持对较低端工人进行技能再培训和升级。这是因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不可避免地取代一些工作岗位,而被取代的工人必须能够填补由此产生的新职业。
据报道,去年3月份,这位经济学家就曾指出,20年后世界上50%的工作将被代替的说法太夸张了,因为一个人不是只做一项工作,而是可能做很多工作。他预测,未来5到10年工业化国家可能会有10%的工作消失,收入差距也会更悬殊,高端精英的工资会更高,中间阶层的工资会下降,而低端工人的工资也会减少。
不过,他强调,人们不必因自动化时代的来临而恐慌,机器人不可能替代所有的工作。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并非只有皮萨里德斯一位。
著名求职平台Glassdoor的首席经济学家安德鲁•张伯伦(Andrew Chamberlain)指出,“人工智能很少能完全取代一份工作,这种技术通常会取代一部分工作,然后把其他部分留在后面。”
去年12月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会大约8亿个工作岗位会因为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而消失。报告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将对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能够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帮助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媲美。仅在美国,就会有大约3900万到7300万工作岗位被自动化技术代替,大约占总劳动力的三分之一。
不过这份报告也指出,就像过去一样,技术的进步不会只是带来纯粹的负面影响,还会有更多新的工作岗位出现,而现在的一些行业将会被重新定义,工人们面临着大量转行的机会。